晚清四大水师的实力对比:广东水师到北洋水师
萨沙原创,谢绝转载
1884年8月23日,福建马尾海战爆发,法国海军对清朝的南洋水师发起袭击。这场战斗将晚清海军的状况暴露无遗,揭示了其中几支水师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。要讨论晚清的海军力量,不能忽视的就是四大主力水师——北洋、南洋、福建和广东水师,它们虽然都有各自的特点,但实力悬殊,无法相提并论。
展开剩余87%让我们从全局来看清这个局面。很多研究甲午海战的军事专家指出,满清海军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全国性海军力量,而是存在多支相互独立的水师,缺乏协调与统一的指挥。这种局面与满清历史传统有很大关系。作为一个以骑兵为主的民族,清朝并未建立起强大的海上意识。尤其是在成功消灭台湾郑明势力后,满清几乎没有感觉到海上威胁,因此其水师仅仅用于应对近海和内河的海盗问题。
海盗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沿海地区的安定,尤其在广东、福建、江苏、浙江等省,满清因此设立了多支水师来应对这一问题。然而,这些水师的职责和规模也存在着巨大差异,彼此之间难以协调,逐渐形成了“各省自保”的局面。
尽管洋务运动之后,清朝有了些许现代化进程,但各省的水师依然未能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海军力量。四大水师——广东水师、福建水师、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,分别代表了当时满清海军的不同层次。
第四:广东水师
广东水师的实力最为薄弱,它的前身是满清在广东设立的绿营水师。广东水师的历史非常悠久,最早可追溯到康熙三年(1664年),当时的水师提督驻扎在惠州,但至1668年,广东水师便被裁撤。直到嘉庆十四年(1809年),广东水师才重新组建,主要任务是应对海盗。尽管广东水师装备过一些老旧的木制军舰,并且人数众多,但这些军舰的技术水平远远落后。
当时,广东水师的舰船大多数为木制帆船,装备的火炮更是过时,远距离作战的能力极其有限。即使是在鸦片战争期间,广东水师几乎全军覆没,根本无法与英国舰队抗衡。战后,海盗依旧肆虐,而广东水师的装备仍旧无法有效应对。
经过多年尝试,广东水师装备略有更新,但依然不足以承担对抗海盗的重任。甲午战争前,广东水师的装备依然以木壳船为主,防御能力几乎为零。即使是“广甲号”这样的主力舰,舰体依然是木质结构,只有少量钢铁防护,面对现代化海军,根本不堪一击。
第三:福建水师
福建水师曾一度是清朝最强的海军力量。早在康熙元年(1662年),福建便建立了绿营水师,福建水师的规模曾达到极为庞大的程度。道光年间,福建水师一度与沿海海盗进行激烈对抗,并通过洋务运动得到了一定的现代化。福建船政局成为福建水师的主要造船基地,军舰装备逐渐改善。
尽管福建水师在规模和人员上具有一定优势,但由于军舰技术相对滞后,舰船防御能力极弱,依然处于木肋木壳的时代,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的海军。在1884年的马江海战中,福建水师遭遇法国舰队时,几乎全军覆没,损失惨重。面对技术先进的法国舰队,福建水师的战舰根本无法与之对抗,惨败成为不可避免的结局。
第二:南洋水师
相比之下,南洋水师的创建较晚,建立于1875年,旨在维护江南一带的海上安全。南洋水师的主力舰包括“开济号”、“南琛号”等几艘老旧的巡洋舰,虽然有一定规模,但始终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提升装备。与北洋水师相比,南洋水师的实力明显较弱。
尽管如此,南洋水师在保护江浙一带的海上稳定中,仍然发挥了一定作用。然而,这支水师的舰船大多数为老式木质舰船,防御力极差,完全不具备与强国海军对抗的能力。虽然它的主力舰在甲午海战中没有参战,但即使参战,结果也不会比广东水师更好。
第一:北洋水师
北洋水师无疑是清朝四大水师中的最强者。北洋水师的建立,标志着清朝海军的现代化进程。北洋水师拥有两艘“定远号”和“镇远号”铁甲舰,这两艘铁甲舰的排水量均超过7000吨,远远超过日本当时的主力舰。尽管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损失惨重,但在战斗初期,凭借这两艘铁甲舰的强大火力,依然一度给日本舰队造成了极大压力。
如果北洋水师能够及时进行现代化改革,装备更加先进的军舰,并提升指挥协调能力,甲午海战的结局可能会有所不同。虽然最终北洋水师未能抵挡住日本舰队的攻势,但它依然是当时清朝最具战斗力的海军力量。
结语
从广东水师的落后,到北洋水师的辉煌,可以看出,清朝的海军力量不仅存在极大的差距,也深受外部世界日益增长的海权挑战影响。晚清的海军缺乏整体协调与战略眼光,这最终导致了甲午战争的惨败,并为中国海军史上的一段黑暗时期埋下了伏笔。
---
以上内容为萨沙原创,谢绝转载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发布于:天津市佳禾资本-配资公司100强-配资炒股推荐几个网站-个人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