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昭襄王四十七年,秦国的军队在王龁的带领下向韩国的上党地区发起了猛烈进攻。然而,意外发生了:面对秦国强大的军事压力,上党不仅没有选择投降,反而投降了赵国。此举无疑激怒了秦昭襄王,他的愤怒几乎要把他逼疯。于是,秦国决定将怒火指向赵国,展开一场新的攻势。
尽管秦国的军队以强悍的战力著称,但赵国同样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对手。面对秦军压境,赵国迅速派出了名将廉颇迎战。廉颇深知,虽然赵国的兵力不在秦国之下,但双方在战斗力上的差距却是显而易见的。因此,他决定采取守势,在不同地点设立了三道防线,以避免被秦军快速突破。空仓岭、丹河和百里石长城成为了赵国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,这三条防线纵深数十里,互为支援,错综复杂。
展开剩余74%秦将王龁看到赵国的防线布局,不由得称赞一声,但他深知,凭借秦军的战斗力,突破这些防线并非难事。果然,秦军接连攻占赵国的多个要地,王龁指挥的秦军如猛虎扑食,迅速攻破了空仓岭防线,并占领了战略重镇光狼城。这一连串的胜利让赵国朝廷震动,局势一度变得动荡不安,降服秦国的呼声在朝堂上此起彼伏。然而,廉颇依然坚持抗战,他并没有因为一次失败而气馁,而是冷静分析,决定将防线后撤到丹河防线,采取以逸待劳的策略。廉颇利用秦军长途补给线的弱点,成功地逼退了秦军一段时间,令秦军屡战屡败,士气逐渐低落。
随着战局的僵持,赵国在经历了长达三年的战斗后,渐感力不从心。秦国虽然面临补给线过长的问题,依然保持强大的作战能力,而赵国则因国力消耗过大,民生困苦,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。为改变局势,赵国决定更换主将,赵括被任命为新一任的赵国将军,希望能扭转战局。然而,这一改变却让秦昭襄王更加警觉,他决定派遣白起亲自统领秦军,准备迎接赵国最后的挑战。
白起深知赵括是一个极具冲动性的人,且赵国国内粮食紧缺,民心浮动,急需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。他决定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,通过佯败引诱赵括深入,并设法切断赵军的补给线,最终在战场上一举歼灭赵军。白起虽然心中已有决策,但他也深知赵括所率的45万大军不可小觑,因此始终未掉以轻心。
为了确保胜利,白起策划了一个巧妙的包围战术,令赵括在一片胜利假象中陷入秦军精心布下的陷阱。为了让包围更加彻底,白起下达了一个让所有士兵都感到困惑的命令——全军严禁生火,甚至连羊肉也不能吃,必须改为冷食牛肉。这一命令令秦军士兵不满,私下里,士兵们偷偷拿出羊肉解馋,一时之间,营帐内弥漫着羊肉的香味。然而,白起的眼睛如鹰隼般锐利,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细节,立刻进入营帐,将违规的士兵严厉处罚。士兵们虽然心有不满,但也深知白起的严格是为了战术的完美实施。
最终,白起的奇兵成功切断了赵军的补给线,将赵军围困于孤立无援之地。赵括在陷入白起精心布置的包围圈时,依然未察觉到危机,继续追击秦军,直至完全进入陷阱。当白起发动攻击时,赵军在无补给、士气低迷的情况下,根本无法抵挡秦军的猛攻。赵括被斩杀,赵国45万大军全部投降。为了防止赵国军队再次反扑,白起决定将所有俘虏的赵国士兵一举坑杀。白起告诉自己的部下,之所以禁止羊肉,是因为这种肉的气味在远处就能闻到,万一赵军闻到羊肉的气味,秦军的埋伏就会暴露。而这正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。
白起的这一战略布局,充分体现了他作为战神的睿智与深远谋划。在这场战斗中,赵括的“纸上谈兵”终究无法与白起的细致战术相比,败局早已注定。这一战,不仅决定了赵国的命运,也再次证明了细节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。
发布于:天津市佳禾资本-配资公司100强-配资炒股推荐几个网站-个人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